存档

‘百家争鸣’ 分类的存档

威而不霸

2010年9月26日 没有评论

中日钓岛撞船,在双方你来我往交锋半个月之久后,终于以日方放人暂告一个段落。就在放人的前一天,事态还在朝着更加严峻的方向发展,面对中国高压,日本没有丝毫妥协迹象。晚间,中国以擅闯军事禁区非法录像的名义,扣查了4名日本人。就在短短的一夜过后,日本的态度突然大转弯,宣布释放中国船长詹其雄。

较量只是暂告段落

是日本对中国妥协了吗?或者,是中国外交取得了对日本的“又一次胜利”吗?面对即将归来的詹其雄,西蒙周并无一丝高兴的心情。詹其雄回来是早晚的事情,要回船长也不代表事情一了百了。重要的是,日本利用此次撞船事件,达到了它想要达到的目的:向国际社会明确宣示了日本对钓鱼岛拥有事实上的控制权和领土主权。在达到目的的前提下,何时放人的主动权就完全操控在日本手中。在事态已扩散至经济文化等层面,且两国总理也明确表态后,日本政府选择了转向放人,既给了中国一点面子,也顺势给自己解了套。

所以,詹其雄归来,只意味着中日之间一场外交较量的第一段落暂告结束,日本赢了实在的里子,而中国只赢了虚浮的面子。面对这场30多年来少见的极端事件,中国外交需要进行全方位反思。无论是“韬光养晦”,还是“搁置争议共同开发”,通过此次事件深思开去就会发现,中国外交一直奉行的这些基本原则和思路,已经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质疑。

日本此次所以敢于采取迥别以往的处理方式,一个重要的前提是,它完全忽略或有意忘记了中日之间曾经达成的“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共识,所以,它悍然以日本国内法的名义逮捕了詹其雄。这既是对曾有共识的背叛,也是对中国的公然挑衅,更是一次针对中国外交基本思路的实践检验。而检验的结果很不幸,尽管中国方面为此共识背负了国内沉重的压力,但落实到行动上,日本反馈回来的,就是事实上的不承认。

道德信用无济于事

“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出发点无疑是与人为善的,但面对类似日本这样的国家,仅仅依靠道德信用作为执行力的基础,则无异于自欺欺人。谁都知道当年日本是如何一方面忽悠美国,另方面又磨刀霍霍,并最终将珍珠港炸得稀巴烂,对待这样的国家,更应该学习美国的做法:依靠强权改其宪法去其军队,并将其彻底制服。当然,中国不是美国,也没有美国的实力,和平年代更无这样做的必要。但中国遇事一味缩头,客观上造成软弱可欺的形象,由此,“搁置争议共同开发”就失去了平衡基础。要落实这样的共识,最为需要的,是要有一个强势而不欺负别人的政府,更要有一个能确保言而有信、信而能行的威而不霸的外交方针。

邓小平曾经在上世纪80年代末为中国外交确定了“韬光养晦”的基本原则,当时,中国国力尚弱,需要在夹缝中为自己求得发展空间,所以,中国需要“敛藏光彩”和“收敛锋芒”。世异时移,在中国GDP跃升为世界第二后,“光彩”和“锋芒”无论怎样也无法再“敛藏”。中国的客观存在,已被别人视为威胁,在别人寻求反制而自己又一味示弱的情况下,只能被别人当作“老实人好欺负”。

是否转型尚待观察

此次的撞船事件,日本为中国外交敲响了警钟:仅仅与人为善,除了能证明自己的善良外,并不能解决任何实际问题。要落实“搁置争议共同开发”,中国需要建立一整套确保具有执行力的机制,这包括,如果有人单方面撕毁协议背叛共识,中国在外交、法律、经济、军事等层面如何进行反制,要让对方付出代价买个明白,“搁置争议共同开发”是有底线不能触及的,是必须不折不扣执行的。所以,詹其雄归来,并不意味事件的结束,中国仍需要对日本保持一定力度的反制,必须得让日本付出代价清醒过来。这样做的意义在于,避免日本再蹈覆辙,避免南海诸国有样学样。

中国政府在此次事件中的表现,有据有理有力,反应层层推进,反制级级加码,一改以往软弱可欺的形象,有了点怒而生威、威而不霸的意思。在疏导民情民意方面,更是煞费苦心,做到了既有疏又有导,避免了擦枪走火,确保了事件能在外交层面得到初步解决。这一切,是否意味中国外交政策开始转型,尚需时间观察。

路透博客: 西蒙周/文 作者现任香港商报副总编辑

分类: 百家争鸣, 韦氏观察 标签:

湖南大户表态支持黄光裕

2010年9月21日 2 条评论

欧阳雪初,湖南常德人,被业界称为“最神秘职业投资家”,在中国资本市场,一直以深藏不露和长袖善舞著称。

9月20日下午5时,国美“黄陈之争”将见分晓的前一周, 欧阳雪初在长沙宣布:9月14日至16日3个交易日,他联合另两位湖南投资人,狂扫了一亿股国美股票。

“作为资深职业投资人,我早过了幼稚和冲动的年龄,也与黄光裕无任何利益纠葛,我买股票是为了支持黄光裕,并看好黄光裕给国美和投资者带来长线价值。”面对记者,一贯冷静理智的欧阳雪初有些激动:“国美目前的局面让我忧郁和不安,如果这次陈晓胜出,国美将永无宁日,而国外资本对国内成长性民族优势企业的渗透与控制,将会进一步加剧,这是极度危险的。”

“没错,现在,我就像一个愤青。”欧阳雪初说。

1.“黄光裕的胜出符合投资者的利益诉求”

当然,这种“责任”支持,也不足以让职业投资人欧阳雪初砸下上亿资金,他下重注的另一个原因是,“黄光裕的胜出,至少拉动国美股价上升30%,这符合我作为投资者的利益诉求。”

欧阳雪初分析:黄光裕一旦胜出,必将彻底结束此次沸沸扬扬的股权争端。在国美“内乱”之前,恒生指数26000点附近时,国美股价2.8港元,后一度下挫至2.1港元,现价2.4港元左右。一旦结束争端,股价必将恢复性上涨,回到甚至超过2.8港元的价位。

此外,黄光裕获胜,还有400家非上市门店资产注入预期,“诸多利好,刺激股价上涨30%,价格顺势冲破3元,并不过分。”欧阳雪初说。

很多人担心两点会导致资产注入失败:一是可能遭商务部否决;二是国美非上市门店目前的资产财务状况。

欧阳雪初认为不必“多虑”:首先,只要中方控股权不丧失,商务部没必要对资产注入设置障碍;其次,非上市资产注入,一般都是以盈利能力作价,400家门店约200亿的销售,净利润率以4%计算,就有8个亿的利润,按10倍市盈率计算,增发40亿股,现有股本将扩张20%,盈利规模则扩张了40%,“何乐而不为”。

2. “国外资本图谋控制民族优势企业”

如果万一陈晓胜出,他必将最大化本身利益,与黄氏资本的内斗必将迁延日久,国美很难安定发展,资产注入也无从说起。“也就是说,陈晓出局,最符合投资人利益”,欧阳雪初说。

既然,黄光裕胜出最符合投资人利益,贝恩、大摩、小摩等国外机构股东为什么要站在陈晓一边做“亏本生意”?

欧阳雪初说,不外乎两个原因。

其一是,投行与陈晓利益捆绑,可获得更大利益,按国际惯例,有价值的成长性企业,公司控制权股份转让,可以有50%-150%的溢价;其次,国美是中国在家电领域具有话语权和议价权的战略性企业,国外资本一旦掌控国美,不只是控制了国美10多万员工,更是控制了上游数百万产业工人,乃至中国家电产业命脉。

欧阳雪初认为,“一旦外国资本成功掌控国美,将会把中国家电产业玩弄于股掌之中”。

他认为,近年来,国外资本对中国新兴行业特别是有巨大上升空间的企业一直积极渗透,并谋夺控制权,此前的娃哈哈、汇源争夺战,包括最近阿里巴巴、国美股权之争,无不反映出外国资本日益膨胀的“控制欲”。

欧阳雪初说,为保住中国优势民族企业的主导权,“作为中国公民,我现在必须站出来呼吁”。

3. “维护基本的传统道德和商业文明底线”

“国美的事情现在很热闹,其实任何一个热闹现象的背后,必然有其深刻的本质反应”,欧阳雪初认为,如果陈晓赢了,则代表中国传统道德和商业基本秩序的丧失,“受人之托,忠人之事,这是千年古训,另,在现代公司治理结构下产生的委托代理机制,其核心便是信托责任。信托关系一旦成立,受托人便对委托人负有信托责任,不仅是法律责任,更重要的是道德责任,即使法律允许经理人可以做的时候,经理人也要问问自己的良心该不该做。如果陈晓逼宫胜出,那将会成为一个极坏的榜样:没有规矩了,谁都可以这样来。”

欧阳雪初认为,公司治理的核心是所有者控制企业,而非内部人控制企业。

“从未来的企业发展角度上来说,我们应该尊重企业创始人”,欧阳雪初说,比如丰田,虽然创始人股份已经稀释到只有1%左右,但其仍在董事会具备话语权。“从利益角度上来说,一个连企业最大股东利益都不能维护的人,他又何谈维护中小股东的利益。”

欧阳雪初认为,黄光裕的胜利意味着商业道德的胜利,“我们必须维持这样的商业文明和道德底线。”
记者: 邢云 / 三湘都市报

唐骏PK方鸿渐

2010年7月28日 没有评论

BW中文网,作者:慕云五
当唐骏“学历门”事件从加州理工学院转到西太平洋大学,有些人马上就想到了“克莱登”。“克莱登”的典故,目前的年轻网民似乎不太熟悉,这是钱钟书名著《围城》中首次出现的,特指买卖学历,对应的当事人是书中主角方鸿渐。拿“克莱登大学”比喻“西太平洋大学”是相当贴切的,而拿唐骏来对应方鸿渐可就不那么合适了。

(1)价格
方舟子调查,西太平洋大学文凭买卖的价格是:学士2295美元,硕士2395美元,博士2595美元。就按照不能讲价算。唐骏支出2595美元。而方鸿渐支出一共只有40美元,那个爱尔兰人本来报价500美元,方鸿渐跟他讨价还价到100美元,表示先付30%,收到后再付余款,收到后回信爱尔兰人:经详细调查,美国并无这个学校,文凭等于废纸,姑念初犯,不予追究,望悔过自新,汇上10美金聊充改行的本钱。

(2)如何看待这个文凭,如何使用这个文凭
看过《围城》的都知道方鸿渐是个老实人,在欧洲游学几年只由着兴趣去听课,不愿意钞敦煌卷子、不访《永乐大典》,不搞太平天国文献,也不学蒙古文、梵文(钱钟书的意思是当时中国人在欧洲拿学位大都是干这些事)。因此,他相当看不上那个所谓博士学位。但是父亲和岳父却催得紧,为了应付家里人,他才和那个爱尔兰人交易。而且从未以此示人。并且这件事成了他永远的痛处。现在想想,他若是愿意再花6个月时间,从汉堡大学混一个博士学位,那就好得多了。在三闾大学教书的时候由于没有拿出这个假文凭,他混得很不济。

而唐骏就不同,他的假文凭并没有怀揣起来,而是高调示人,列在纳斯达克上市公司的公开披露信息上。为他赢得了很多荣誉和金钱。唐骏在此更加有创意,一方面自己或者借由他人弄一个加州理工博士的假象,自己明知道不确实但绝不言声。事败,还有买来的博士学位抵挡。唐骏明知道是买来的学位,以前是不敢声张的(“加州理工博士”是可以任由别人声张的),但今天不得不珍视这个买来的学位,声言今后要在名片上印出来“唐骏博士”。比方鸿渐来的彻底和坦荡!成功是需要勇气的,方鸿渐在三闾大学的失败,除了做人不够圆滑,就是因为缺乏勇气和不要脸的决心,而唐骏真是非凡人。

(3)校友
方鸿渐怀揣一个假文凭,除了跟心爱的人唐晓芙曾有过不快的文凭记忆,根本想不到会遇到校友。可是情况改变了,不妨照录《围城》中这段精彩的对白:

“为什么你们的系主任薪水特别高呢?”
“因为他是博士。我没到过美国,所以没听见过他毕业的那个大学,据说很有名。在纽约,叫什么克莱登大学。”
鸿渐吓得直跳起来,宛如自己的阴私给人揭破,几乎失声叫道:“什么大学?”
“克来登大学。你知道克莱登大学?”
“我知道。哼,我也是——”鸿渐恨不得把自己舌头咬住,已经漏泄三个字。

后来,鸿渐确认这个系主任韩学愈的文凭跟自己的是一样的。他就是凭着这个博士学位获得了系主任的头衔和比一般教授还高的薪水。鸿渐觉得自己“老实人吃的亏,骗子被揭破的耻辱,这两种相反的痛苦,自己居然一箭双雕地兼备了。……近来连撒谎都不会了。因此恍然大悟,撒谎往往是高兴快乐的流露,也算是一种创造,好比小孩子游戏里的自骗自。一个人身心畅适,精力充溢,会不把顽强的事实放在眼里,觉得有本领跟现实开顽笑。真到忧患穷困的时候,谎话都讲不好的。”

方鸿渐和他的克莱登校友韩学愈两个人的差别是方没有使用假文凭,而韩使用了。但都不愿被别人知道真相。而眼下的事情就很有趣,居然唐骏有一位校友会力挺他的西太平洋文凭。从而揭出一长串校友名单来。在事实面前,这些校友都遇到了尴尬。这些人虽然要接受被揭破的耻辱,但毕竟没有吃过那个老实人的亏。

唐骏以为他的交易很低调而且唯一,以前只有他一个人呼风唤雨。没想到恰恰是国内的旺盛需求导致唐骏文凭提供商西太平洋越洋的生意。与他的校友不同,唐骏是直接跟西太平洋大学交易的,他知道西太平洋是什么货色的,而这些校友们却有点冤,他们是通过代理中介交易的,课堂还设在北大。

小说后来还提到,当方鸿渐无奈离开三闾大学的时候,最高兴的就是韩学愈了。他终于可以放心了。但现实是,恰恰是唐骏学历门事发,让这些校友们集体蒙羞。这些校友们刚刚获悉自己其实与打工皇帝同门,还没来得及高兴,就掉入了深渊。

于丹和孔子谁在说假话

2010年7月20日 没有评论

第一次知道于丹和她的著作是两年前在一个年轻富有的朋友家里,饭后交谈间朋友给我推荐,说写得很好。说实话,出生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的人,由于诸如“文革”、“批林批孔”的历史运动的余威尚在,在接受所谓正统的学校教育过程中,我们这一代,我想也应该包括于丹教授,其实对孔子以及他老人家的《论语》知之甚少,更别遑论心得。当然,也不排除于丹教授的家庭教育独具中国传统文化风范,使得于丹教授自小熟读《论语》,并在自己后来的人生和求学道路上一而贯之,受益良多。否则不会对易中天教授的提问应声而答:在我的心目中,孔子只有温度,没有色彩!

我先拜读〈于丹《论语》心得〉,后细读孔子的《论语》,对比之下,很遗憾,在我的心目中,孔子的确没有色彩,于丹却也没有温度。
阅读全文…

分类: 百家争鸣, 网海拾贝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