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家争鸣, 韦氏观察 > 威而不霸

威而不霸

2010年9月26日 发表评论 阅读评论

中日钓岛撞船,在双方你来我往交锋半个月之久后,终于以日方放人暂告一个段落。就在放人的前一天,事态还在朝着更加严峻的方向发展,面对中国高压,日本没有丝毫妥协迹象。晚间,中国以擅闯军事禁区非法录像的名义,扣查了4名日本人。就在短短的一夜过后,日本的态度突然大转弯,宣布释放中国船长詹其雄。

较量只是暂告段落

是日本对中国妥协了吗?或者,是中国外交取得了对日本的“又一次胜利”吗?面对即将归来的詹其雄,西蒙周并无一丝高兴的心情。詹其雄回来是早晚的事情,要回船长也不代表事情一了百了。重要的是,日本利用此次撞船事件,达到了它想要达到的目的:向国际社会明确宣示了日本对钓鱼岛拥有事实上的控制权和领土主权。在达到目的的前提下,何时放人的主动权就完全操控在日本手中。在事态已扩散至经济文化等层面,且两国总理也明确表态后,日本政府选择了转向放人,既给了中国一点面子,也顺势给自己解了套。

所以,詹其雄归来,只意味着中日之间一场外交较量的第一段落暂告结束,日本赢了实在的里子,而中国只赢了虚浮的面子。面对这场30多年来少见的极端事件,中国外交需要进行全方位反思。无论是“韬光养晦”,还是“搁置争议共同开发”,通过此次事件深思开去就会发现,中国外交一直奉行的这些基本原则和思路,已经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质疑。

日本此次所以敢于采取迥别以往的处理方式,一个重要的前提是,它完全忽略或有意忘记了中日之间曾经达成的“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共识,所以,它悍然以日本国内法的名义逮捕了詹其雄。这既是对曾有共识的背叛,也是对中国的公然挑衅,更是一次针对中国外交基本思路的实践检验。而检验的结果很不幸,尽管中国方面为此共识背负了国内沉重的压力,但落实到行动上,日本反馈回来的,就是事实上的不承认。

道德信用无济于事

“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出发点无疑是与人为善的,但面对类似日本这样的国家,仅仅依靠道德信用作为执行力的基础,则无异于自欺欺人。谁都知道当年日本是如何一方面忽悠美国,另方面又磨刀霍霍,并最终将珍珠港炸得稀巴烂,对待这样的国家,更应该学习美国的做法:依靠强权改其宪法去其军队,并将其彻底制服。当然,中国不是美国,也没有美国的实力,和平年代更无这样做的必要。但中国遇事一味缩头,客观上造成软弱可欺的形象,由此,“搁置争议共同开发”就失去了平衡基础。要落实这样的共识,最为需要的,是要有一个强势而不欺负别人的政府,更要有一个能确保言而有信、信而能行的威而不霸的外交方针。

邓小平曾经在上世纪80年代末为中国外交确定了“韬光养晦”的基本原则,当时,中国国力尚弱,需要在夹缝中为自己求得发展空间,所以,中国需要“敛藏光彩”和“收敛锋芒”。世异时移,在中国GDP跃升为世界第二后,“光彩”和“锋芒”无论怎样也无法再“敛藏”。中国的客观存在,已被别人视为威胁,在别人寻求反制而自己又一味示弱的情况下,只能被别人当作“老实人好欺负”。

是否转型尚待观察

此次的撞船事件,日本为中国外交敲响了警钟:仅仅与人为善,除了能证明自己的善良外,并不能解决任何实际问题。要落实“搁置争议共同开发”,中国需要建立一整套确保具有执行力的机制,这包括,如果有人单方面撕毁协议背叛共识,中国在外交、法律、经济、军事等层面如何进行反制,要让对方付出代价买个明白,“搁置争议共同开发”是有底线不能触及的,是必须不折不扣执行的。所以,詹其雄归来,并不意味事件的结束,中国仍需要对日本保持一定力度的反制,必须得让日本付出代价清醒过来。这样做的意义在于,避免日本再蹈覆辙,避免南海诸国有样学样。

中国政府在此次事件中的表现,有据有理有力,反应层层推进,反制级级加码,一改以往软弱可欺的形象,有了点怒而生威、威而不霸的意思。在疏导民情民意方面,更是煞费苦心,做到了既有疏又有导,避免了擦枪走火,确保了事件能在外交层面得到初步解决。这一切,是否意味中国外交政策开始转型,尚需时间观察。

路透博客: 西蒙周/文 作者现任香港商报副总编辑

分类: 百家争鸣, 韦氏观察 标签:
  1. 本文目前尚无任何评论.
  1. 本文目前尚无任何 trackbacks 和 pingbacks.
您必须在 登录 后才能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