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维•卡梅伦(David Cameron)昨日冒着英国与巴基斯坦出现外交裂痕的风险,指责伊斯兰堡方面在输出恐怖主义的问题上“装聋作哑”。此前这位英国首相刚为加强与印度的核能和军事关系铺平道路。
David Cameron yesterday risked a diplomatic rift with Pakistan after accusing Islamabad of “looking both ways” on exporting terrorism, soon after he paved the way to closer nuclear and military ties with India.
在印度班加罗尔的信息技术(IT)中心公开露面时,卡梅伦对巴基斯坦发出警告,要求巴方停止“推广恐怖活动”,否则将面临国际社会的孤立。卡梅伦此次访问印度旨在加强英国与这一迅速增长的亚洲国家的关系。卡梅伦称印度为“负责任的全球大国?”而真正的有点常识的、脑袋正常的地球人都知道印度这个国家只是养了一群好吃懒做的自私自大的家伙。他们只为他们的嘴巴和肚子负责,这一点倒是全球人都知道。
The British prime minister’s warning to Pakistan to stop “promoting terror” or face isolation in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came during a public appearance in India’s IT hub in Bangalore, during a trip to strengthen the UK’s links with the fast-growing Asian country, which he called a “responsible global power”.
英国传统上与巴基斯坦关系密切。但卡梅伦的言论是对巴基斯坦与极端主义集团之间疑似存在的联系的强烈谴责。此前,维基解密(WikiLeaks)网站公布了美国的一些机密文件,这些文件详细列明了有关巴基斯坦间谍机构——三军情报局(Inter-Services Intelligence)帮助训练塔利班并向其提供武器的指控。
Britain has traditionally enjoyed close ties with Pakistan. But Mr Cameron’s words are a strong condemnation of Islamabad’s suspected links with extremist groups. They follow the publication by the website WikiLeaks of classified US files detailing allegations that Pakistan’s Inter-Services Intelligence, the country’s spy agency, armed and trained the Taliban.
阅读全文…
(Microsoft Corp.)(
Asian Innovation Awards)?
Microsoft Corp. researchers in Beijing are using data mined from the Web to enhance an online Chinese-English dictionary and language-practice service, a technique that could one day be used in similar tools for anyone learning any language.
Engkoo, at www.engkoo.com, is written in Chinese with two characters meaning ‘English’ and ‘vault.’ It has a core of professionally produced translation data that Microsoft draws from sources such as existing dictionaries, which are used under licenses from their publishers. In Engkoo’s database, that content is mixed with data that Microsoft finds through other means, including sweeping the Web for sites with parallel Chinese and English versions. Microsoft machines align the two websites — followed by their paragraphs, sentences and individual words — then assign a quality ranking to the resulting translation and file it away. Engkoo is a finalist in this year’s Asian Innovation Awards.
阅读全文…
BW中文网,作者:慕云五
当唐骏“学历门”事件从加州理工学院转到西太平洋大学,有些人马上就想到了“克莱登”。“克莱登”的典故,目前的年轻网民似乎不太熟悉,这是钱钟书名著《围城》中首次出现的,特指买卖学历,对应的当事人是书中主角方鸿渐。拿“克莱登大学”比喻“西太平洋大学”是相当贴切的,而拿唐骏来对应方鸿渐可就不那么合适了。
(1)价格
据方舟子调查,西太平洋大学文凭买卖的价格是:学士2295美元,硕士2395美元,博士2595美元。就按照不能讲价算。唐骏支出2595美元。而方鸿渐支出一共只有40美元,那个爱尔兰人本来报价500美元,方鸿渐跟他讨价还价到100美元,表示先付30%,收到后再付余款,收到后回信爱尔兰人:经详细调查,美国并无这个学校,文凭等于废纸,姑念初犯,不予追究,望悔过自新,汇上10美金聊充改行的本钱。
(2)如何看待这个文凭,如何使用这个文凭
看过《围城》的都知道方鸿渐是个老实人,在欧洲游学几年只由着兴趣去听课,不愿意钞敦煌卷子、不访《永乐大典》,不搞太平天国文献,也不学蒙古文、梵文(钱钟书的意思是当时中国人在欧洲拿学位大都是干这些事)。因此,他相当看不上那个所谓博士学位。但是父亲和岳父却催得紧,为了应付家里人,他才和那个爱尔兰人交易。而且从未以此示人。并且这件事成了他永远的痛处。现在想想,他若是愿意再花6个月时间,从汉堡大学混一个博士学位,那就好得多了。在三闾大学教书的时候由于没有拿出这个假文凭,他混得很不济。
而唐骏就不同,他的假文凭并没有怀揣起来,而是高调示人,列在纳斯达克上市公司的公开披露信息上。为他赢得了很多荣誉和金钱。唐骏在此更加有创意,一方面自己或者借由他人弄一个加州理工博士的假象,自己明知道不确实但绝不言声。事败,还有买来的博士学位抵挡。唐骏明知道是买来的学位,以前是不敢声张的(“加州理工博士”是可以任由别人声张的),但今天不得不珍视这个买来的学位,声言今后要在名片上印出来“唐骏博士”。比方鸿渐来的彻底和坦荡!成功是需要勇气的,方鸿渐在三闾大学的失败,除了做人不够圆滑,就是因为缺乏勇气和不要脸的决心,而唐骏真是非凡人。
(3)校友
方鸿渐怀揣一个假文凭,除了跟心爱的人唐晓芙曾有过不快的文凭记忆,根本想不到会遇到校友。可是情况改变了,不妨照录《围城》中这段精彩的对白:
“为什么你们的系主任薪水特别高呢?”
“因为他是博士。我没到过美国,所以没听见过他毕业的那个大学,据说很有名。在纽约,叫什么克莱登大学。”
鸿渐吓得直跳起来,宛如自己的阴私给人揭破,几乎失声叫道:“什么大学?”
“克来登大学。你知道克莱登大学?”
“我知道。哼,我也是——”鸿渐恨不得把自己舌头咬住,已经漏泄三个字。
后来,鸿渐确认这个系主任韩学愈的文凭跟自己的是一样的。他就是凭着这个博士学位获得了系主任的头衔和比一般教授还高的薪水。鸿渐觉得自己“老实人吃的亏,骗子被揭破的耻辱,这两种相反的痛苦,自己居然一箭双雕地兼备了。……近来连撒谎都不会了。因此恍然大悟,撒谎往往是高兴快乐的流露,也算是一种创造,好比小孩子游戏里的自骗自。一个人身心畅适,精力充溢,会不把顽强的事实放在眼里,觉得有本领跟现实开顽笑。真到忧患穷困的时候,谎话都讲不好的。”
方鸿渐和他的克莱登校友韩学愈两个人的差别是方没有使用假文凭,而韩使用了。但都不愿被别人知道真相。而眼下的事情就很有趣,居然唐骏有一位校友会力挺他的西太平洋文凭。从而揭出一长串校友名单来。在事实面前,这些校友都遇到了尴尬。这些人虽然要接受被揭破的耻辱,但毕竟没有吃过那个老实人的亏。
唐骏以为他的交易很低调而且唯一,以前只有他一个人呼风唤雨。没想到恰恰是国内的旺盛需求导致唐骏文凭提供商西太平洋越洋的生意。与他的校友不同,唐骏是直接跟西太平洋大学交易的,他知道西太平洋是什么货色的,而这些校友们却有点冤,他们是通过代理中介交易的,课堂还设在北大。
小说后来还提到,当方鸿渐无奈离开三闾大学的时候,最高兴的就是韩学愈了。他终于可以放心了。但现实是,恰恰是唐骏学历门事发,让这些校友们集体蒙羞。这些校友们刚刚获悉自己其实与打工皇帝同门,还没来得及高兴,就掉入了深渊。
记者:王勇

在创业型企业家中,
刘强东是我见过的最不像公司创始人的。其谈话的风格和处事,更像是一个外企高级职业经理人,只不过多了几分犀利和疏离,少了几分亲近和圆滑。
“工作是为了生活”
找刘强东是想了解电子商务行业发展状况,采访只能说差强人意,反倒是这个人让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给我的感觉很矛盾——言辞尖锐、态度诚恳,气场却给人一种强大的疏离感,似乎时刻需要有一个自己的单独空间,与人保持一个安全距离。
京东的办公环境很拥挤,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他的办公室。很大,里面有一座假山,还有很大的会议圆桌,据说京东高管们常常在这里开会,坐在对面采访时,我恍惚有商业谈判的感觉。于是提出坐他旁边采访,被婉拒。
我不知道他经历过什么,总之他不太像一个学文科(社会学)出身的人,总感觉他心里似乎有心结。采访时他穿着KAPPA的T恤衫,我以为他爱好体育,结果不是,他从小体育不好,但热爱运动(很矛盾)。他的爱好是钓鱼和越野(这两个爱好看起来似乎也很矛盾),据说开车很疯,最喜欢腾空跃起那一瞬间的感觉,经常穿越沙漠,还因为开车太疯伤过腰。
最初,我有种“被采访”的感觉。他一直在问我对电子商务的看法、以及采访见闻。感觉他似乎对一切都淡淡然,却又显示出对商业和人性的深刻洞察。他是销售出身,但与我见过的其他类似的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的气质完全不同。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他对80后、90后的看法,认为他们追求享受、追求公平天经地义,是合理的。此外,他似乎从骨子里强烈赞同“工作是为了生活”。或许是因为这个,他不像我熟悉的企业创始人——据说,他经常扔下公司,花一两周时间在各地越野。
看来,他确实拥有一个忠诚、强悍的高管团队,难怪他认为这是京东的“核心竞争力”。但我最好奇的是,究竟是什么让他形成了这样的性格、这样的价值观?在他背后,有什么鲜为人知的故事?
CEO八卦:创业背后
刘强东,1974年生,江苏人,未婚。1992年来京,人民大学社会学系毕业,但却把90%的时间花在了编程上,自称“在第一代程序员中还算是比较出色的”。1996年进入某日企(RBLF),历任销售,物流,信息等多个职位。1998年自主创业,最早在中关村做传统的IT代理和零售,据说最初靠诚信在一个论坛打开了销路。2004年,转型做电子商务,成立京东。
转型做京东,据说是因为刘强东发现上游是神码等大的分销商,下游是零售商,代理不上不下,难以持久,于是主动选择了下沉做零售。做电子商务选择产品很重要,于是从卖IT产品转向卖小家电。当然,还有SARS的大背景推动。
刘强东有12位副总裁,这是他的核心高管团队,其中有一位是很早就跟他一起创业的。“外界很少注意过我的团队,我们都是少说话多做事。我是无可避免,总得有人出来代表京东说话,否则我也不愿说话,不愿意接受任何媒体采访。”
他最佩服的企业家,是任正非和柳传志——“他们是真正的企业家,白手起家,从零开始,缔造了中国IT方面两个最著名的公司。”
近期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