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档

‘韦氏观察’ 分类的存档

狗日的QQ对决360大事记

2010年11月5日 2 条评论

以下按时间为序,如实还原这场中国互联网史上最激烈的大战前前后后:
1、9月27日
QQ涉嫌窥私被曝光,腾讯紧急声明:

360推出“隐私保护器”,曝光QQ未经提示扫描电脑硬盘、访问用户隐私文件的行为。并称除360外,微软Process Monitor、Comodo、QQ侦探等监测工具都发现了QQ类似行为。消息首先在微博爆发,震惊网民,网民下载使用后,共上传了上百万张隐私可能被偷窥的截屏。
当天傍晚,腾讯公司紧急发布声明,承认QQ扫描用户电脑硬盘,但将其称为“QQ安全模块的功能,是安全软件普遍采用的检测技术,能系统地发现和清除各类木马”。
2、9月28日
腾讯新闻造假称360涉黄,360报案:

肮脏的腾讯网在显著位置发表两篇题为《360浏览器涉嫌借色情网站推广 公安介入调查》、《360涉嫌侵犯用户隐私 律师联盟拟起诉周鸿祎》的虚假新闻
360回应称上述报道内容是造谣,经快播和深圳网监咨询,并未有公安取证一事,360随后就此事向公安局报案。360声明,腾讯网刊发虚假新闻有违新闻道德。
上海著名律师游云庭也表示,“腾讯网在一篇题为《360涉嫌侵犯用户隐私 律师联盟拟起诉周鸿祎》的报道中,将自己对QQ软件扫描用户电脑数据的评论嫁接到了360软件上,希望腾讯能尽快修改歪曲引用本人观点的文章。”
金山质疑“记事本”事件,360回应:

金山、可牛市场人员指:“记事本文件(Notepad.exe)的文件名改成QQ.exe后,隐私保护器还会进行监测”,引发网友猜疑。
当天,360隐私保护器开发小组在博客做出回应:“360隐私保护器的早期版本的确是根据文件名进行匹配监测,所以有网友把Notepad.exe改名为QQ.exe后,隐私保护器也会如实记录下该软件在用户电脑中的所有行为。Notepad.exe就是记事本文件,正常情况下,该程序不可能频繁访问用户其他文件。但如果有用户主动用记事本文件打开OFFICE文档、另存文件到桌面等等,360隐私保护器都会如实记录这些行为并提示用户。”为了防止别有用心的人刻意利用公众不了解技术原理,误导用户,在9月28日的更新中,该功能已关闭。
3、9月30日
卑劣的腾讯全面封杀隐私保护器,360发表给网民公开信:

大量网民发现,360隐私保护器时遭到腾讯全面封杀,包括:QQ电脑管家的拦截360隐私保护器的下载链接,称“访问下载网址可能会危害您的系统安全”。此外,QQ消息窗口、腾讯网、腾讯微博以及腾讯搜搜也将该链接标注为“恶意链接”。
当天下午,360公司发表致全体网民的一封公开信——《用户隐私大过天》。信中表示,360隐私保护器只是一个把所有互联网软件行为透明化的小工具,却让腾讯公司恼羞成怒,不惜制造、传播虚假新闻,打击360,抹黑360。“义无反顾地把这款软件做下去,因为用户强烈要求360这样做。”同时,360隐私保护器发布第二版,新增对腾讯TM和MSN监控。
腾讯晚间7点发布360隐私保护器真相。
360回应: 腾讯对QQ窥私解释纰漏百出。
4、9月30日-10月10日
各方表态,分成两派:

盛大CEO陈天桥、搜狐CEO张朝阳、迅雷CEO邹胜龙等发表言论,支持360。
小金山、嫩可牛、虚傲游等公开发表言论,支持腾讯。
新浪、搜狐、网易等主要门户调查,大部分网友支持360。
5、10月11日
针对360提出“隐私保护”规范,腾讯首次全国弹窗,360呼吁腾讯直面用户监督:

360发布《用户隐私保护白皮书》,详细阐述了360旗下每款软件、乃至每个按钮的工作原理,将360所有产品行为透明化;并正式提出健康软件行为的“两不一必须”三项规范。
当日晚间,腾讯QQ第一次向全国6亿QQ用户全网弹窗发表《QQ产品团队严正声明》称,“近期某公司推出‘隐私保护器’,诬蔑QQ窥视用户隐私。在此我们严正声明:QQ一向重视用户隐私的保护,绝没有窥视隐私的行为。请广大用户明辨是非,不要被某公司的安全恐吓所欺骗。” 并强调QQ扫描用户电脑硬盘,是“QQ安全模块的功能,是安全软件普遍采用的检测技术,能系统地发现和清除各类木马”。
360回应:腾讯需直面6亿QQ用户的监督诉求,将QQ和常规安全软件的扫描行为做对比:第一,QQ的扫描没有告知用户,没有尊重用户的知情权;第二,QQ的扫描是在后台自动运行,没有明示扫描进度和扫描了哪些文件;第三,QQ的扫描行为无法终止,用户也无法拒绝其扫描硬盘,完全没有选择权。第四、根据专业安全论坛网友的评测,QQ根本没有保护QQ帐号安全的能力,所谓安全模块只是个幌子。QQ的“安全模块”监督自己不能让全社会信服。
阅读全文…

狗日的QQ和360互相狗咬狗,殃及无辜用户

2010年11月4日 没有评论

近日,QQ和360互相乱咬,我们只当公狗和母狗作秀。不久360出了个KOUKOU保镖,今天QQ出了个弹窗,要求卸载360!
从个人用户角度,360只是提供了解决方案,并没有强制大家安装扣扣保镖。而QQ却强制用户卸载360.

从这个角度,QQ很恶心,对于想出这个方案的设计人员和执行人员,我向你们竖起中指,并且代表党和国家问候你老母以及你老母的老母。

小学生打架我认为是童真和义气。2家技术性公司打架就是泼妇骂街,而是出下三赖手段,威逼用户该做这做那,就是撕破脸皮的婊子行径。我们不骂人,也不提倡中国人骂人,但是今天,我依然代表党和国家以及是用QQ的用户,向QQ竖起中指,并且再次问候你家老母。你TMD的很恶心的做法!!!如果QQ官网就此事留言,我直接在上面问候你们这帮孙子。
阅读全文…

分类: 韦氏观察 标签:

FUCK FBI, 美卧底特工“钓鱼执法”

2010年10月25日 2 条评论

法制日报记者 辛红 《法人》杂志记者 吕斌

记者10月24日从权威人士处获悉:9月2日,匈牙利布达佩斯城市法院判决对两名中国公民临时逮捕并声明引渡条件成立。目前看来,中国公民宪宏伟和李礼两人被引渡至美国,似乎已成定局。

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黄风教授告诉记者,类似事件近年来屡有发生。

2007年,我国湖南的一名企业家袁宏伟与美国一公司有知识产权纠纷,被对方以谈判名义诱骗至英国遭逮捕。袁宏伟后来因伦敦一家法院逮捕令在姓名拼音上的拼写错误侥幸得以回国。

3年后,美国诱捕中国公民的事情再次发生。这一次,涉案的两名中国人没有那么幸运。在匈牙利机场遭逮捕!!!

2008年底,中国公民宪宏伟从网上看到了英国航空航天公司BAE销售的一款PROM芯片产品,这款芯片性能先进,是存储器件替代品。

宪宏伟是从事计算机行业的,对芯片感兴趣并不稀奇。于是,他通过邮件与其美国分公司的销售经理Timothy Scott取得联系,询问购买该芯片的可能性。

Timothy主动并郑重推荐了美国的Habor Trade International(HTI)公司,并强调HTI公司是BAE公司在宪宏伟所在地区(中国)的唯一经销商,非常乐于满足该地区的采购需求。

2009年4月,宪宏伟开始与HTI公司负责人Malcolm Lee通过电子邮件和越洋电话进行联系。在联系中,Malcolm Lee多次明确表示:他以及他的公司在该类产品的国际销售方面很有能力,表示如果相关产品涉及到美国出口许可证的问题,他可以找到合适的办法满足当事人的采购要求。

宪宏伟曾明确提出通过物流公司正常进口报关,在北京交货。但此建议被Malcolm Lee坚决否定。当问及原因时,他并没有直接说明。

2009年10月,宪宏伟与Malcolm Lee在网上谈成40片PROM芯片的采购意向,随后通过电汇支付了第一笔预付款近2万美元。

2010年3月,根据Malcolm Lee的建议,宪宏伟和他的同伴李礼与其在印尼雅加达会面。在这次会面中,Malcolm Lee告诉他们可以考虑在新西兰等地设立分公司出口产品。

2010年5月,Malcolm Lee主动提出在匈牙利交货,称匈牙利是其亚洲交易的基地。他还要求必须与宪宏伟亲自会面,很强硬地表示他只见本人,任何第三方都不见,如果宪宏伟不去匈牙利,他就断绝合作。同时,Malcolm以第一笔预付款相要挟,催促威胁宪宏伟汇出第二笔预付款。

因担心预付款被侵吞,宪宏伟随后支付了第二笔预付款,并答应了Malcolm Lee的要求。

2010年9月1日早晨6:30左右,宪宏伟和李礼乘飞机抵达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让他们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在机场,他们还没入海关,便被匈牙利警方逮捕。

交易人是美国卧底特工! FUCK FBI.
阅读全文…

在网上开艺术品博览会

2010年10月11日 3 条评论

最近北京、上海有三个艺术博览会开幕,同期各个画廊也推出展览,让在京沪连轴飞来飞去的画廊主、收藏家、艺术家都感到有点疲惫。这也是全球性的现象,每年去参加伦敦、巴塞尔、迈阿密艺术博览会的人也是忙碌不已,而且早已经烂熟两地的景致,连晚上出去闲逛都没多大兴趣。有点疲于奔忙的纽约画廊詹姆斯科恩(James Cohan)看到了厌烦后面的商机,他和朋友发起了第一届VIP在线艺术博览会(www.vipartfair.com)——参加的画廊于2011年1月22日至30日将在网络上展示和销售艺术品。

尽管国外的Artnet、国内的嘉德在线已经有举办在线拍卖的成功经验,可在网上举办艺术博览会还真是大胆。纽约高古轩画廊、伦敦白立方画廊、上海香格纳画廊等已经宣布参加这次在线博览会,他们将在网上展销的可不是几百块的便宜工艺品,而是价格少则数万,多则百万美金的昂贵艺术品。而观众除了点击浏览作品,还可以付费购买VIP门票——1月22日、23日在线门票的价格是每天100美元,接下来七天是每天20美元——和每家画廊24小时在线的销售员利用聊天软件、电话,SKPYE等工具洽商购买作品。

其实,纽约、伦敦、北京、上海的艺术界对网络并不陌生,至少许多画廊、博物馆的网站做得很时尚,可真要在网上卖艺术品并不容易。我在“包罗万象”的淘宝网上搜索发现,上面号称出售艺术品的店铺不少,可是多数都是价格几百块的低端工艺品,卖价格超过一万的雕塑、绘画的店铺不超过50家,而且大多数店铺生意冷清,三十天内的交易记录往往是零。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北京的嘉德在线公司在网上竞价拍卖的艺术品价格多在1万人民币以下,而纽约的artnet网上在线竞买的艺术品价格也以1万美元以下的摄影、素描作品为多,这似乎表明1万是网上交易双方的心理基准线,付出几百元在网上买件东西很常见,可几千就会让人犹豫,而对上万的东西人们更倾向于在实地看一下再做决定。这也就是尽管画廊们人人都开设网站,可绝大多数都没有开设在线成交系统也不标价的原因——人们仅仅是从网上了解点信息,真买的时候还要到画廊或者博览会上看看画、见见画廊主乃至艺术家再做决定。

我不太看好在线艺术博览会的前景——尽管首届因为各家画廊老客户的光顾或许会造出点声势,因为艺术品的昂贵价格往往需要洁白整洁的空间、言语乖巧的画廊经理、隆重的开幕酒会的烘托,这种氛围会刺激那些富有的收藏者的购买欲望——艺术品的价格可不像汽车轮胎那样严格受限于原料价格和制作成本,而和人们针对它的文化想象有关。

(作者: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特约撰稿人/周文翰 关于建筑文化的文集《废墟之美——亚欧大陆上的建筑奇观》于2010年8月出版)
VIP Art Fair is the first art fair to mobilize the collective force of the world’s leading contemporary art galleries with the unlimited reach of the Internet. Its inaugural fair will take place exclusively online for one week only, January 22-30, 2011, at www.vipartfair.com.
阅读全文…

分类: 网海拾贝, 韦氏观察 标签: